资讯中心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银离子的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24-09-23 浏览量:311

  1884年,德国妇产科医生Crede将浓度为1%的硝酸银溶液滴入新生儿眼中,预防新生儿结膜炎,使婴儿的失明率从10%降至0.2%。直到今天为止,许多国家仍在使用Crede预防法。

图片1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法国和苏联等国家将电解法银离子应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但是,当时由于制造技术差,银离子浓度低而成本高,难以形成工业化生产。到后来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只能让位于新出现的化学药剂--氯。以氯为代表的化学合成抗菌剂出现以后,由于它们杀菌力强、速度快,成本低,很快统治了抗菌剂大部分市场。

  十几年前,纳米技术兴起。科学家发现,银的杀菌效率和其表面积有很大关系,用极少量的银附着于纳米级的载体便可产生强力的杀菌作用。于是,一时间纳米银粉剂(或称之为载银)成为时髦。一些国家甚至作为新产业来扶持,竞相开发纳米银。

  近几年来,出于纳米对环境和人体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担心日益上升,“奔跑”的纳米银在发达国家出现了问题。2003年底发生了韩国三星纳米银洗衣机在北美等地因受抵制而主动招回事件。2006年11月22日美国环境保护局(EPA)要求在美国销售使用纳米银的企业,有义务向EPA呈示关于该产品的安全性的科学论证(见当天的华盛顿邮报)。2009年,英国科研人员发表了纳米对DNA有损害的结论,纳米材料在人体相关的产品中的应用逐渐减少。

图片2

  在纳米银盛行的同时,传统的电解法银离子的研发,也在日本等国家深入进行。近几年,在日本,电解法生产终于获得了技术的突破,可以生产出纯度高的、性能稳定的电解银离子溶液,但是浓度偏低,仅有25ppm。

  洛阳冠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已制备出纯度高、稳定性强的高价银离子,浓度高达50-100ppm,实现了电解银离子在国内的工业化生产。

  电解法制取的银离子溶液,没有纳米银的载体,所含成份简单纯粹,无杂质,可直接使用于人体的皮肤、粘膜的杀菌消毒和环境消毒,无色、无味、透明,易于复配加工和仓储运输,相信电解银离子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好的体验。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